都说绿茶是“明前茶,贵如金”,但有一款绿茶,偏偏“不爱明前爱雨前”,不求芽嫩味鲜,只求香高味浓。
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去梗,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舍去嫩芽,只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因此,六安瓜片不在明前采,而是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制。
六安瓜片,经历了一个清明时节的蛰伏,只取壮叶,经特殊工艺,形成了香高味浓的独特韵味。
六安瓜片无芽无梗,外形自然平展,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也是茶界中的颜值担当。
当地人习惯抓起一把瓜片,放在杯中一泡就是一整天,在绿茶中真是特别的存在。
20世纪初六安瓜片就被纳入“中国十大名茶”。作为一款颇具代表的历史文化名茶,“形美、香高、味浓”是它显著的特点。
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关于“庐州六安茶”的记载;到了明代被尊为“茶之佳品”,到了清代更是开启百年贡茶的历程,是清代诗人袁枚《随园食单》中所列名品。
2022年,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涉及全国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包括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
因为优质的六安瓜片产量稀缺,采摘周期只有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产地域不过方圆几十公里。
加上瓜片的制作特别繁复,上市时间较晚,在商业化竞争中显然不占优势,甚至连传统技艺的传承都成问题。
现在,一条生活馆联合“淘茶集”团队,有幸邀请到六安瓜片非遗传承人陆本坤老师,一同为大家带来2024年雨前头采六安瓜片茶,并在一条生活馆发起众筹。
茶园的第一波采摘预计在四月中旬,茶品制作与众筹同步,众筹结束后即可享用到这一口“海苔香”,千万不要错过!
本次众筹的这款浓醇甘爽、香到心尖的六安瓜片,有头采、雨前2款可选,分别从包装上做了区分。
白瓷茶叶罐身,是泉州德化窑超高温烧制。温润柔和,亮白如玉,容易养护,是始于汉代的传统釉色。
它既是茶器也是摆件,待茶叶喝完,还可以继续用来存茶,或作为茶器的收纳使用。罐盖,是实木材质,清漆处理,坚实耐用,很好地保留了原木纹理。
“头采”款蒲草篮装,内附有相应的珍藏证书,包含了茶品信息、当年采摘量、匠人介绍等。
融合齐头山、蝙蝠洞、响洪甸河流等山水景象,再现鼎盛清代年间,六安人辛勤劳作的生活画面。
置于茶席之上,仿佛能听到河水涓涓作响,鸡犬相闻,嗅到那氤氲茶雾在空气中飘香。
干茶条索紧结,无芽无梗,大小匀整,色泽宝绿,带有一层薄霜,颜值颇高。干茶两边向中间翻卷,这也正是手工制作的证明。
注水后,蜷曲的叶子在水中翻滚,渐渐舒展开,兰花香、板栗香、海苔香,阵阵散发,富有层次感。
又香又醇的汤水刹那间占领了味蕾,唇齿间还有淡淡的兰花香萦绕,余味悠长,喉间还不断有一股甘甜涌出。
六安瓜片的主产地十分促狭,只产于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一带,方圆仅五六十里。其中以蝙蝠洞、齐头山、响洪甸为核心产区。石婆甸、独山是外山平地茶。
对于茶树的生长,这里的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山中高寒,长年烟雨蒙蒙,减弱了太阳光的直射,形成散射光,有利于茶叶中的芳香物质的形成、积累。
此次众筹的六安瓜片原料,均采自六安市金寨县蝙蝠洞产区,是核心产区中的核心,严格按照单叶的标准采摘。
品种为当地土生土长的群体老枞种,树龄长,内质丰富。经过7道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还原地道的传统瓜片茶滋味。
他出身于六安的百年制茶世家,早在清同治年间,陆家的祖辈已掌握六安茶的制作手艺,至今已传承五代人。
如今,他还创办了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通过藏品和历史文献、文物,讲述瓜片茶的发展史、工艺流程和茶道的变迁。
此次参与众筹的雨前头采六安瓜片,正是由陆老师亲制,精湛的制茶工艺代表着高品质的六安瓜片滋味,让你一口品到暮春之味。
六安瓜片是烘青绿茶的典型代表,它的独特滋味不仅是源自产地,跟它复繁的制作工艺离不开关系。
前后历时一周时间,经过采摘、扳片、生熟锅、拉火等七道工艺,才算大功告成。
六安瓜片于谷雨时节开园,这时茶叶内含物丰富,成茶香气浓郁。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经过摊晾、散热,再进行手工扳片。
生锅温度达100℃以上,起杀青作用。待炒至叶片变软时,转入熟锅。熟锅温度为90℃,以整形炒干为主,出锅时含水量也需控制。
毛火:用烘笼炭火,烘顶温度控制在100℃左右,待烘到八九成干再进行挑拣。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火温不宜太高,需要茶师不停地翻摊茶叶,直到茶叶飘出清香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工艺,对茶品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较大。
高温下,瓜片茶青中富含的咖啡碱析出,迅速冷却才形成结晶,这也正是白霜、海苔香,独特瓜片滋味的来源。
这个过程需要两位经验老道的师傅配合,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往复拉130多次,一个烘焙工一天累计要走上十多公里,加上温度高达600多摄氏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等茶香渐渐弥漫整个厂房时,才能停下,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几道经典美味佳肴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营养丰富,适合家庭日常餐桌,感兴趣的朋友快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