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艾草香飘过街头巷尾,端午经济的战鼓早已擂响。2024年这个传统节日,全国消费市场如沸腾的龙舟竞渡,在烟火气中划出强劲复苏曲线。小小一只粽子,正撬动起千姿百态的地域消费图景。
华东地区依旧领跑消费市场。上海老字号杏花楼单店日销粽子破10万只,杭州五芳斋生产线昼夜不停。浙江某企业采购单价288元的鲍鱼粽礼盒超5000份,展示了“包邮区实力”。
华南地区则精明尝鲜。广东人把“食在端午”玩出新高度。盒马数据显示,广深消费者最爱榴莲冰粽、藤椒牛肉粽等网红款,单价比传统粽高35%,年轻人直言:“传统要守,新奇更要试!”
西南地区的粽子别具特色。川渝粽子江湖杀出“黑马”。重庆某品牌推出的火锅粽日销20万只,辣椒油浸透糯米,网友调侃:“粽子就着红油碟,端午过成火锅节!”成都街头甚至出现“折耳根粽子”,本地人追捧,外地人瞠目。
北方甜粽则守正出奇。北京稻香村豆沙粽稳占销量榜首,但年轻人悄悄捧红“糖醋排骨粽”。山东某电商平台显示,红枣粽销量同比增40%,一位济南大妈笑言:“甜粽子蘸白糖,才是老祖宗的味道!”出行热潮方面,短途“微度假”点燃了周边经济。携程数据显示,高铁3小时内可达的周边游订单占比超75%。苏州周庄古镇民宿老板老陈感叹:“客房提前半月订空,摇橹船排队两小时,游客就为体验‘粽香里的江南’。”
民俗体验成为流量密码。湖南汨罗江畔龙舟赛吸引游客32万人次,周边餐饮收入暴涨200%;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单日门票收入破百万。一位穿汉服打卡的武汉女孩说:“看龙舟比追星还燃!”
反向消费悄然兴起。当大城市游客涌向古镇时,三四线居民反向“进城消费”。某支付平台显示,三四线城市居民在省会高端商场消费额同比增长45%,“给爸妈买品牌粽子礼盒,再带孩子看场电影”成新趋势。
“艾草经济”意外走红。北方家家挂艾草的习俗,催生百亿级产业链。河北安国药材市场,艾草批发价涨三成仍供不应求。电商平台“驱蚊艾草花束”销量猛增,北京白领小林下单后笑称:“老祖宗的智慧,比化学驱蚊液靠谱!”
直播带货卷出新高度。抖音“端午好物节”中,一位湖南主播边包粽子边讲解屈原故事,单场卖出50万元特产。网友调侃:“买粽附赠历史课,这钱花得值!”
健康消费悄然升级。京东数据显示,低糖粽、杂粮粽销量同比增长65%。某品牌推出的“膳食纤维粽”虽比普通粽贵一倍,仍被健身人群抢购。上海营养师李女士分析:“吃粽子不怕胖,成了新刚需。”
当苏州游客为288元的“大师手作粽礼盒”买单时,河南小镇集市上,5元3个的蜜枣粽仍是最畅销的平民美味;当深圳白领预订2000元/晚的龙舟主题民宿时,东北县城公园里免费发放的艾草束前已排起长队——这参差百态的消费图景,恰是端午最真实的中国底色。
据商务部监测,2024年端午假期全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7%,较2019年同期上升26.3%。这组数字背后,是华东的豪迈、华南的锐意、西南的泼辣、北方的守正共同演奏的复苏交响。那只被层层粽叶包裹的糯米,早已不仅是祭奠先贤的贡品,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韧性与地域文化的绝妙切片。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言:“粽叶裹住的是乡愁,释放的是消费升级的无限可能——这或许才是传统节日穿越千年的终极生命力。”
今天,端午节粽香飘飘、龙舟竞渡在守护家国安宁的“赛道”上战士们时刻奋楫争先硬核端午壁纸上新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进驻中国空间站已经一个多月。5月31日是他们在太空迎来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他们从太空发来祝福,遥祝神州大地粽叶飘香,祖国蒸蒸日上,亿万同胞幸福美满、端午安康
5月24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开桨。本次比赛是今年粤港澳大湾区首场省级龙舟赛事,吸引了来自大湾区的24支专业队伍参赛,分为湾区男子组、湾区女子组和深圳组三个组别
你见过百米长的粽子吗?5月29日,城西街道在何斯路村举办了“丝路粽情 富路同行”百米长粽迎端午活动。活动中展示了一条总长288米、总重近2000公斤的巨型“龙粽”,吸引了超过5000名外国友人、游客和村民前来观看
5月24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鸣枪开桨。这是今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首场省级龙舟赛事,共有来自大湾区的24支专业队伍参赛,分为湾区男子组、湾区女子组和深圳组三个组别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家国情怀和团圆氛围,也是气候湿热交替、疾病高发的时期。长沙市中医医院多位专家提醒,在端午假期走亲访友时,健康同样重要。从饮食到出行再到养生,把握好这三方面,才能过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