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节市七星关区,茶叶是一张成色十足的“金名片”,这里既有万亩茶园的磅礴气象,也见匠心工艺的精雕细琢,绿茶醇厚、红茶馥郁、白茶清雅,各自绽放异彩。
当地产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岁月悠悠,茶香在这片土地上萦绕了数千年。
茶在这里,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深厚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当地民众的情感与记忆,见证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发展。
70岁的何方平老人佝偻着腰,指尖在古茶树的嫩芽间轻捻,露珠顺着茶叶滚落,在“马血泥”土壤上洇出深色的印记。这双手与茶树打了六十多年交道,见证了古茶从生计作物到“金叶子”的蜕变,也触摸着这片土地因茶香而起的脉动。
“那时候跟着爹娘采茶,竹篓磨破了好几个,换来的钱能买盐巴和煤油。”聊起茶叶,老人浑浊的双眼亮了起来,仿佛又看见当年漫山采茶的热闹景象。
这片生长在“马血泥”中的古茶树,曾是村民们眼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上世纪 90 年代,何方平眼睁睁看着自家几棵百年茶树枯死在荒坡上。“路不通,采下来的茶卖不出好价钱,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他蹲在茶树根旁,捡起一片枯叶,声音里满是无奈。那时的太极村,3万多亩古茶园仅能创造不足10万元的年收入,平均每户不足百元。
2015年春天,村支书带着几个陌生人走进了何方平家的茶园。“他们说要搞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老人起初半信半疑,直到看到技术员用尺子量着茶树间距,指导村民如何修剪、施肥,才慢慢放下心来。当合作社第一次分红时,何方平手里攥着崭新的钞票,激动得整夜没合眼。
如今,步入太极村的茶叶加工车间,杀青机与揉捻机等器械轰鸣运转,空气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茶香。
乘着粤黔协作的东风,广州市天河区推出了“资金援助、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的一系列举措,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导向,助力太极古茶实现升级蜕变。
“‘奢香贡茶杯’一等奖、省斗茶大赛金奖,这些荣誉让太极古茶名气越来越大。”毕节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涛指着获得的荣誉说,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太极古茶逐渐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现在的产品既保留古树茶韵味,又通过SC认证确保品质,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
古茶树成了“摇钱树”,村民年均增收近万元,何方平家的几棵老茶树,每年就能带来数千元收入,沉寂了千百年的古茶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到七星关区朱昌镇大坡茶场,登上茶山,放眼望去,只见层层茶树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
仇宏萍头戴草帽,穿梭于茶园之间,细心检查新发的茶芽。作为茶场负责人,她在此已坚守了十多个年头。“我们这里地处城郊,而且是规范化管理的老茶园,近年来吸引的游客日益增多。”每逢采茶时节,前来体验采茶乐趣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仇宏萍说这是一年中最忙且最开心的时光。
茶场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茶叶的品质提升上,更在于它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相结合。
仇宏萍介绍,大坡茶场除了传统的茶叶种植与采摘外,还融入了茶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等多种元素,力求为游客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茶旅体验。
茶场内设有茶艺观赏区,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茶艺师的精湛技艺,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茶场还不定期举办茶文化讲座,邀请茶文化专家为游客普及茶知识,提升大众对茶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此外,大坡茶场还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采茶、制茶的乐趣,还能在茶山的怀抱中放松身心,体验一番别开生面的生态之旅。
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大坡茶场的变化也是七星关区开展“茶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依托杨家湾拱拢坪林场等景区,七星关区把茶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A级以上景区和三星级以上酒店茶产品展示窗口全覆盖,提升旅游业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2017年,亮岩镇太极村承办了“贵州省首届古树茶手工制茶比赛暨第二届古树茶斗茶赛”;2021年,“七星太极古茶杯”第四届古树茶加工技能大赛暨贵州省第五届古树茶斗茶赛再次在亮岩镇太极村盛大举行;2024年,贵州省“太极古茶杯”第七届古树茶加工技能大赛在亮岩镇太极村如期举办。
参赛选手在2024年贵州省“太极古茶杯”第七届古树茶加工技能大赛参加绿茶加工项目比赛。
近年来,亮岩镇举办的“斗茶大赛”每年都吸引众多茶商和游客前来参与。茶农们纷纷携带自家最优质的茶叶参赛,评委们则从外形、香气、滋味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打分。
在去年的大赛中,何方平的孙子带着家传的古茶参赛,荣获银奖。“这孩子从小跟着我采茶,如今不仅精通技术,还擅长经营。”老人自豪地说。
依托“中国古茶树之乡”和“太极古茶”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优势,七星关区在春茶生产等关键时间节点,借助重大茶事活动,整合区内主要媒体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方力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积极举办双手采茶、手工制茶技能竞赛、茶叶品鉴会、春季斗茶赛、“国际饮茶日”系列活动、秋季斗茶赛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不断提升“太极古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举办“太极古茶”制茶斗茶大赛、“太极古茶文化节”、“太极古茶品牌推介会”等系列宣传活动,持续为打造“太极古茶”这张亮丽名片注入强劲动力。
各类独具特色的区域活动及影响力显著的茶事活动,整体展现了毕节古茶产业的蓬勃生机,凸显了蕴含独特古茶文化基因的茶文化品牌,有效助推以“古茶”为代表的七星关茶产业走出贵州、迈向全国。
近年来,七星关区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进程,显著提升茶叶产品的知名度,有力推动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4年,全区茶园已带动农户1.3万余人,解决就业6000余人,实现茶叶产量2215吨,产值高达4.55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一缕茶香,意蕴悠长。这缕从群山深处飘出的茶香,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续写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