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茶山,茶农佝偻的脊背在晨光里起伏,采茶工指尖翻飞间,是全家的生计与期盼。我们接过他们的期盼,把每一片鲜叶都酿成希望。”日前,“藤茶姐姐”杨艺琼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杨艺琼的朋友圈,就像一本藤茶日记本:记录种植与采摘的辛劳,科普藤茶的功效,分享参与茶展的见闻……8年来,这位曾经的商海女强人,从霓虹闪烁的都市,转身扎根于重峦叠嶂的鄂西深山——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闯劲,积极开拓市场,全力打造品牌,将土家族传统藤茶发展为富民产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增收致富路。
今年58岁的杨艺琼,是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翔凤镇黄茅坪村人,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藤茶姐姐”。
上世纪90年代,杨艺琼从事生猪养殖销售,她不仅自己养猪,还收购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农村散养生猪销往全国各地;2000年后,她转行从事小商品销售,开设了10余家连锁店,生意在鄂、湘、渝三省市遍地开花。
2016年一次回乡时,杨艺琼偶然了解到,家乡的藤茶产品很好但销路不畅,种植户们一筹莫展。如果不尽快打开市场,这一优质产业可能就此没落。“我当时想,我在外面做生意多年,积累了一些商业资源,如果能在家乡发展农业,既能盘活自身优势,又能帮乡亲们增加收入。”7月28日,杨艺琼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带着对乡土的热忱与振兴产业的决心,杨艺琼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她甚至动员从事国际贸易的儿子和在教育培训领域打拼的女儿回乡,一家人共同在家门口开启了“二次创业”。
2018年,杨艺琼成立三合专业合作社,并注册湖北酉凤来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从“女老板”,转型为扎根土地的“新农人”。当年,合作社便在来凤县百福司、革勒车等乡镇承包约1000亩茶园,建起藤茶加工厂。到2019年底,公司藤茶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
“现在采摘龙须,每天可以挣200多元。”在革勒车镇桑树坪村的藤茶基地里,75岁的吴兰英婆婆一边麻利地采摘茶叶,一边对记者说。
像吴兰英这样依靠藤茶增收的村民,在杨艺琼的基地里还有很多。目前,杨艺琼的自有藤茶基地已经发展到6000多亩,其中有机认证茶园899亩、绿色基地认证380亩。
“订单需求量很大,但我们宁愿少赚钱,也不收购外面的茶叶。”杨艺琼轻轻抚摸着茶树枝头的新芽说,“这里的每一片茶叶,都必须是我们亲手种、亲手采,成本再高也不能投机取巧。品质,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杨艺琼的底气,源于严格的有机种植。“我们的茶园从不用农药和化肥,连汽车都不让开进来。”看着生机盎然的藤茶基地,她的脸上写满自豪,“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消费者喝到纯正的土家藤茶。”
这份近乎苛刻的匠心,让杨艺琼的藤茶顺利通过非遗工艺加工和权威检测认证,以高黄酮含量和显著养生功效赢得口碑,成为行业标杆。2019年,在第十六届武汉农博会上,其公司生产的“山货捕手”藤茶产品获得“金奖农产品”称号。
“武汉、上海、北京……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在找我订货,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根本不愁销路。”杨艺琼介绍,从藤茶种植基地采摘的嫩芽,经过杀青、烘焙等工艺制成土家藤茶,不仅香气浓郁,还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让深山的藤茶香气飘得更远,当线上营销浪潮来临时,杨艺琼敏锐地捕捉到新的机遇,迅速投身其中。
2019年,杨艺琼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新媒体运营培训。从此,她日夜钻研短视频创作技巧,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近600条精心创作的藤茶推介视频撒向网络,其中多个作品播放量突破10万+,为“藤茶姐姐”的深山好茶开拓了一条新销路。
2024年,在恩施州和来凤县妇联的组织下,杨艺琼带着自己的藤茶产品参加港澳精准对接活动,产品获得消费者好评。今年6月,她又参加了香港第三届“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多利亚港湾设立藤茶展,通过品鉴体验和专家讲座,让700多位香港市民初识藤茶价值,现场成交2.6万港币。
“只要能推广来凤藤茶,大小展会我都要争取参加。”杨艺琼说。8年来,她带着产品走南闯北,先后参加了100多场推介展会,举办了30多场藤茶品鉴会,一次次将来凤藤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除了传统藤茶产品,杨艺琼还深挖藤茶价值,研发了藤茶喷雾、藤茶洗发水等衍生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尽管知道农业投入如浪潮、回报却可能似溪流,她仍坚持每年投入数百万元。“既然选择了这个产业,就要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杨艺琼如是说。
如今,杨艺琼的蓝图已描绘至文旅融合,通过打造藤茶研学体验基地,让更多人了解来凤藤茶。“真心希望家乡的藤茶走得更远,走遍全国,走向全球,让世界品尝到这份来自武陵山区的自然馈赠。”杨艺琼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