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打造PG生态

安溪:“四链融合”重构茶产业生态-PG电子官方网站
安溪:“四链融合”重构茶产业生态
发布时间:2025-07-30 05:07:01

  “以前茶山光秃秃的,一下雨就水土流失,茶叶品质也上不去。”祥华乡珍山村永全茶场负责人陈永全站在满眼翠绿的茶山上,指着“宣传林”“广电林”“水保林”的标志牌感慨道。2018年,安溪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山长制,陈永全的茶山被纳入3.2万亩退茶还林工程。通过种植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茶山逐渐恢复了“山顶戴帽、山腰穿裙、山脚穿鞋”的立体生态格局。

  面对早期茶园扩张带来的生态压力,安溪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科学系统的治理,构建起“三级生态屏障”,从宏观层面构建县域大生态,到中观层面优化茶山小生态,再到微观层面重塑土壤微生态。

  针对高坡度、低海拔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安溪县果断推进3.2万亩退茶还林工程。通过建立茶林共生、水土涵养的生态屏障,茶区水土流失率大幅下降,从宏观层面构建县域大生态,根本上改善了茶产业发展的大生态环境。

  除了对茶山生态整体优化,安溪县在茶树科学种植上步步深耕,从中观层面为茶山小生态的优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们推广茶树留高70厘米的科学种植方式,打破传统‘矮化密植’。同时将梯壁留草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既保障茶树根系养分吸收,又增强抗旱、抗寒能力,显著增强水土保持效能。”县茶科所所长曾经得介绍。此外,茶园还套种1.5万亩大豆、油菜等绿肥作物,使茶园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0%,成功构建起山、水、林、茶、草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

  2021年,安溪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共建全国首家“茶生态医院”,开展土壤微生态修复创新实践。“茶生态医院”年均解决技术难题100余个,土壤改良服务覆盖茶园45万亩,为茶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通过推行“有机肥+深施”技术,配合“茶-沼-畜”循环模式,近三年茶园化肥使用量减少20.73%,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2%回升至2.8%,茶园摇身变成“会呼吸的生态工厂”。

  “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茶叶质量和价格双提升,增绿又增收!”陈永全道出了茶农的心声。目前,全县生态茶园面积达48.6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82万亩,有机认证面积1.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34%,茶叶出口合格率保持100%。这一组组数据,是安溪筑牢生态链,全域治理激活绿色动能的铿锵足音。

  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安溪以高标准和机制创新驱动价值链跃升。

  近年来安溪县主导制定多项国家标准,为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提供规范指引。同时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首创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体系,通过71个自动气象监测点长期采集气象数据,构建科学评价模型,经认证的产品溢价率提升25%,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气候品质认证让我们的茶叶有了‘国际身份证’!”高建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碰来手持“特优”级认证证书,难掩兴奋。2024年,他的企业成为安溪秋季铁观音茶叶气候品质认证的“特优”级企业,产品溢价率提升25%,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自2020年开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以来,共有57家企业、80批次获得“优”级以上认证,显著提升了安溪县茶企茶叶附加值。

  为筑牢价值链坚实根基,安溪县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组建137个“茶产业联合体”,统一采购农资降低成本15%,推行标准化种植提升亩均收入20%。3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90%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带动12万户茶农共同增收。

  PG电子在线试玩 PG电子游戏

  高建发茶业是安溪茶企品牌升级的缩影。目前,安溪县发展培育茶叶类SC获证企业388家,“三品一标”等质量品牌认证122个(绿色40个、有机79个、全国名特优新3个)。推动454家茶叶生产企业纳入福建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和“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监管,实现源头可追溯、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全县高端铁观音茶占比明显提升。

  今年,《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GB/T 19598-2025)发布。这是全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理标志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后,首个通过立项的涉茶地理标志产品修订的国家标准,将推动安溪铁观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PG电子平台 PG网站

  与此同时,安溪县还敏锐地捕捉到绿色发展这一时代脉搏,将目光投向产业发展的生态维度,积极探索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的新路径,力求在绿色转型中实现价值链的进一步跃升。

  “我们积极构建碳排放监测系统,推出‘碳汇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以茶园碳汇预期收益为质押,为茶企提供融资支持,逐步推动茶叶绿色低碳价值转化,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真金白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小鹏介绍。

  种好茶,还要用好茶。近年来,安溪县秉持“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推动“茶加工、茶销售、茶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的产业格局,释放绿色经济乘数效应。

  茶加工升级,科技助力添身价。安溪县通过生物提取技术深度开发茶多酚、茶多糖等活性成分,创新推出功能性茶饮、茶元素保健品及茶面膜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同步推进茶梗、茶渣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资源利用率达95%。

  在福建茶里功夫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展厅,用茶梗、茶碎片等茶叶边角料制成的精美茶具、创意茶包装、实用餐具及环保吸管等产品,款式多样,令人眼前一亮。公司董事长张国仕介绍,企业于2018年启动“茶质—茶纤维”技术研发,如今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多领域,这样“变废为宝”的材料蜕变每天都在发生。

  近年来,安溪县还全面推广绿色清洁智能生产线,茶叶初制加工机械化率提升至90%,实现从传统制茶到精密化生产的产业升级。2024年,全县茶叶精深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

  茶销售创新,多元撒网捕商机。线个茶叶集散中心入驻全国六大茶类和茶配套店铺近4000家;线上,打造“中国茶都直播基地”,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全茶、卖全茶”的供应链体系。

  2024年,安溪县加工销售茶叶30万吨,茶机具行业产值25亿元;茶包装销售额7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茶叶电商销售额超百亿元,占全国茶叶电商交易额25%,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全链条协同的销售新格局。

  茶文旅融合,山水搭台唱好戏。近年来,安溪县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文化、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茶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旅新业态。在茶旅一体化方面,精心打造华祥苑、八马、国心绿谷等41个特色茶庄园,开发“三铁三世遗”(铁观音、藤铁工艺、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文旅线路。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立足这一特色优势,我们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以茶树品种、品牌命名的茶文化大型主题系列情景剧《铁观音》等,深受民众欢迎。”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9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7.08亿元,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

  “经过多年培育,安溪已成为基础管理精细、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配套齐全的产茶县。”县茶管委办公室主任陈志明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强链、延链、补链、齐链,努力建设现代茶业强县。”

  “我们构建了‘智慧监管+社会共治’体系,让质量安全成为最硬的品牌底色。”王小鹏介绍,安溪率先建成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对315种农资实行“扫码购药、轨迹追踪”管理,同时组建40人的专业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大队,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监管体系。

  茶叶监管贯穿茶叶产业全链条,在保障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是茶叶产业稳健前行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

  此外,安溪县连续三年发布《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依托2个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每年检测样品5000份以上,茶叶出口连续18年100%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成为全国茶叶质量安全标杆。

  除却政府监管这一坚实后盾,安溪县还从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等方面多管齐下共筑茶叶产业发展的朗朗晴空。

  王小鹏介绍,安溪县实施“总山长——分山长”责任体系,由县委书记担任总山长,24个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分山长,签订茶山生态保护和质量安全责任状,形成党政同责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茶农诚信档案,将质量安全表现与信贷、补贴政策挂钩,2024年发放诚信贷款3.5亿元,通过信用约束机制引导茶农自觉遵守质量安全规范。同时设立举报奖励基金,对举报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山生态问题的群众给予奖励,累计发放奖金13万元。借助“山长制”“诚信档案”等制度设计,形成政府、企业、茶农、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筑牢了质量安全的“百分百安全网”。30万茶农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人均增收1.2万元,充分印证“利益共享才能责任共担”的治理逻辑,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安溪用四级链条破解了农业转型的‘不可能三角’——生态保护、经济增长与质量安全在此达成和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评价道。如今,“碳汇茶园”“气候品质认证”等12项安溪经验被写入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这个曾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县,正为传统农业转型提供鲜活范本。

  当生态账本、数字引擎、产业生态与治理体系形成共振,传统农业的范式跃迁正在发生。安溪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从来都不是单选题。

  PG电子在线试玩 PG电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