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双溪乡樱花村老傅茶厂茶园,只见数十名茶农正在进行修剪、除草、翻耕等管护工作,一派忙碌景象。
“夏季茶园管护对茶树休养生息至关重要,可为夏秋茶生长积蓄动力,促进茶叶生产提质增效。”茶厂员工傅芳芳介绍,近年来,在县里产业政策支持下,老傅茶厂改变以往只做春茶的单一模式,拓展夏秋茶生产线,大力发展红茶等,既提高了茶资源利用率,又带动了茶企转型升级、茶农增收。“目前夏秋茶已成为我们的新增长点,深受北京、上海等地客户青睐。”
好山好水出好茶。近年来,我县坚持“链”上发力,着力做好茶文章、融入新业态、延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县30%人口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重点产茶乡镇农民收入50%来自茶产业。全县茶园面积达8.3万亩,总产量2710吨,产值5.05亿元。
强链、延链,壮大产业实力。近年来,我县加强绿茶、红茶、白茶等多元化产品开发,推动传统茶业结构由春季绿茶为主向夏秋茶扩展,延长茶叶采摘期和产业链条,让茶业焕发新生机,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在尚湖镇海拔800米的榧茶道有机生态古茶园,负责人卢铭强每天都会开启直播。镜头前,他熟练地展示手中的黄茶,娓娓道来:“这是用基地野生古茶树鲜叶制成的黄茶,不仅茶香馥郁、茶汤色泽金黄透亮,而且十分耐泡……”
“这款黄茶是我‘意外’开发的。我发现基地附近有很多野生古茶树,特别适合加工成黄茶,就专门向温州平阳老师傅学艺,在‘平阳黄汤’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卢铭强表示,希望通过线上直播,让更多人认识这款独具特色的黄茶,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只有持续研发新产品、打响品牌,才能进一步壮大磐安茶产业实力,让磐安茶香飘万里。”自2019年回乡创业以来,卢铭强扎根古茶园,将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名优茶加工工艺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2024年,榧茶道古茶园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定,今年4月又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逐步打响了“榧茶道”茶叶品牌。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卢铭强坚守助农初心,积极探索联农带富机制,助力当地村民增收。
“来,看镜头,3、2、1……”日前,在玉山古茶场前的许逊山上,一群金华游客漫步于玉山古茶文化博览园,以漫山的古茶树为背景合影留念,山上不时传来游人的欢声笑语。
“许多游客参观玉山古茶场和磐安茶文化博物馆后,会到我们的古茶园逛一逛,观赏古茶树,走一走古道,品一品古茶,沉浸式感受磐安茶文化的魅力。”浙江玉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雨芬说。
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动茶旅深度融合,把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形成休闲茶乡游、赶茶场习俗体验、茶文化研学、茶膳食品等不同类型的融合业态,持续优化非遗传承环境,促进茶经济发展。同时,结合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打造茶园观光、休闲体验、康养度假等精品茶旅线路,构建茶生态、茶文化、茶餐饮等有机融合发展模式,让“一片叶子”释放出多重价值。
接下来,我县将锚定打造50亿级茶业全产业链目标,纵深推进“三茶”统筹,全面挖掘茶文化底蕴,全力建强生态茶产业,做好“筑基、扶强、延链、铸牌、弘文”五篇文章,进一步推动磐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